從保興山到觀音山,水路35公里可至。觀音山主峰海拔高度319米,臨江而立,巉巖峭壁,古木參天。東端有一山呈金字塔型,姊妹峰型似坐椅,椅上似有觀音菩薩靜坐。因此得名觀音山。除此以外,臨江北坡,還有一洞穴,其深莫測(cè),傳言常有銀狐出沒(méi),故曰“狐仙洞”。在山頂上遺有當(dāng)年采金人祭祀神明,占卜兇吉的觀音廟遺址。近百年來(lái),一直以“山光水色、靈仙之氣”而著稱,嘉蔭縣原稱佛山,即因此山得名。
觀音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(shuō):其一,沙皇毀滅江東六十四屯時(shí),清政府派提督白克——白大將軍率戰(zhàn)船百艘征‘羅剎’,舟行至此,馬無(wú)糧草,軍士斷炊。此時(shí)南海觀音菩薩慈施細(xì)鱗大魚(yú),人馬得食,遂命此名為“大馬哈”。其二,清光緒年間,太平溝金礦某溝采金采出“爆頭”,北洋大臣李鴻章進(jìn)奉慈禧太后,慈禧遂封此溝為“胭脂溝”,并派欽差勒建觀音廟,命教徒守護(hù),日進(jìn)香火。其三,道光年間大約公元1874年,嘉蔭河左岸太平溝金礦采金甚盛,工人愈萬(wàn),遂有大量家里教徒流入,該教頂禮膜拜“南海大圣觀士音菩薩”,篤信佛。于是他們選擇了這座鐘靈毓秀的山脈建了觀音廟,并派教徒住持,后此山便得名“觀音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