芷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,懷化市中部,舞水中游。地處武陵山南麓、雪峰山西脈與云貴高原東緣的結(jié)合地帶。東倚皇榜坡,與中方縣、鶴城區(qū)接壤;南界清水河,與洪江市、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毗鄰,西界貴州苗嶺,與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(qū)相連;北*西晃山,與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交界?h界極端位置:東起公坪鎮(zhèn)順溪鋪村碾子垴上,西止上坪鄉(xiāng)仲黃坪村侖貴山,南起大龍鄉(xiāng)石榴溪村沙子吼,北至牛牯坪鄉(xiāng)界牌村齊天界。縣城東西最大距離61.5公里,南北最大距離63公里,全縣總區(qū)域面積2098.9平方公里,折合3148350畝,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%,占懷化市總面積的7.62%。區(qū)域總面積中,山地1273.44平方公里,丘陵620.97平方公里,崗地93.33平方公里,平原63.14平方公里,水面48.02平方公里,分別占全縣總面積60.67%、29.58%、4.45%、3.01%、2.29%。
芷江,古屬“五溪蠻地”。出土文物證明,遠在舊石器時期,氵舞 水沿岸已有原始人類活動。商周屬楚黔中地,秦為黔中郡地。西漢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置無陽縣,為芷江建縣之始。東漢廢縣,并入辰陽縣。晉太康年間(280~289)置舞陽縣,隸屬武陵郡,晉義康年間(405~418),縣治遷鐔城。北朝梁時(502~557)改為龍檦縣,隸南陽郡。陳永定三年(559)改隸沅陵郡。唐先天二年(712)置潭陽縣,屬沅州。宋熙寧七年(1074)筑沅州城,改潭陽縣為盧陽縣,州縣同治沅州城。明洪武九年(1376),廢盧陽縣入沅州。清乾隆元年(1736)置芷江縣附廊沅州府。
民國元年(1912),裁縣存府,次年裁府復(fù)縣,隸辰沅道。民國11年,廢辰沅道,芷江直隸于省。民國24年,屬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區(qū)。民國25年,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區(qū),次年屬省第七行政督察區(qū),民國29年屬省第十行政督察區(qū)。
1949年10月2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112師解放芷江。10月26日,成立芷江縣人民政府,先后隸屬會專區(qū)、芷江專區(qū)、黔陽專區(qū)、黔陽地區(qū)。1955年5月1晶,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,1968年9月8日,成立縣革命委員會,行使縣人民政府職權(quán)。1980年12月4日,重新建立縣人民政府。1981年因黔陽地區(qū)改稱懷化地區(qū),芷江隨隸之。1986年9月22日,國務(wù)院批準,撤銷芷江縣設(shè)立芷江侗族自治縣,隸屬與管轄區(qū)域不變。1998年,懷化撤地設(shè)市,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懷化市。
2003~2005年,全縣轄5鎮(zhèn)23鄉(xiāng),即芷江鎮(zhèn)、公坪鎮(zhèn)、羅舊鎮(zhèn)、新店坪鎮(zhèn)、碧涌鎮(zhèn)、牛牯坪鄉(xiāng)、艾頭坪鄉(xiāng)、巖橋鄉(xiāng)、水寬鄉(xiāng)、麻纓塘鄉(xiāng)、竹坪鋪鄉(xiāng)、木葉溪鄉(xiāng)、五郎溪鄉(xiāng)、大樹坳鄉(xiāng)、上坪鄉(xiāng)、大洪山鄉(xiāng)、土橋鄉(xiāng)、楊公廟鄉(xiāng)、梨溪口鄉(xiāng)、洞下場鄉(xiāng)、羅巖鄉(xiāng)、板山鄉(xiāng)、大垅鄉(xiāng)、冷水溪鄉(xiāng)、禾梨坳鄉(xiāng)、楠木坪鄉(xiāng)、羅卜田鄉(xiāng)、曉坪鄉(xiāng)。有300個村,3217個村民小組,9個居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