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舟山島上有個大展莊,大展莊里有個翁家坳,翁家坳后面有座鄭家山,鄭家山上有一個小小的龍?zhí)叮執(zhí)独锩孀≈粭l老龍。這條老龍每逢干旱不雨的夜晚,總要用龍角頂出一把骨排椅,到龍?zhí)哆吷献蛔,看一看,察看天象,如果大展莊上田水干了,吃水少了,他就把身子一彎,將頭伸到龍?zhí)独,吸一口水,朝大展上空一噴,立即下起雨來。大展莊的百姓,年年五谷豐登,六畜興旺,莊上的人都說,這是鄭家山老龍行及時雨的結(jié)果呢!
鄭家山的那個龍?zhí)叮峡谛,下口大,潭的四周精光滴滑,深不見底,直通那東海龍宮。鄭家山老龍長年累月住在這個龍?zhí)独,深居簡出,他的結(jié)拜兄弟釣門港老龍,常勸他換個大點(diǎn)的地方,他總是含笑謝絕了。他說這個龍?zhí)峨m小,卻能在山頂眺望普陀山的佛國風(fēng)光,在潭中能閉目養(yǎng)神,生活倒也過得清閑。
有一天夜里,老龍突然覺得神思不寧,坐臥不安。他披衣起來,步出龍?zhí),站立在鄭家山上,極目遠(yuǎn)眺。只見北邊天際殺氣彌漫,星月無光。
老龍急忙跳上云端,定睛望去,原來是金兵把棗陽城圍得水泄不通。城內(nèi)宋營里,兵斷水,馬斷草,眼見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。
這可把他難住了。去解危吧!難免要開殺戒;不去解危吧!又不忍城破民遭殃。他左思右想,決定去找釣門港老龍商量。
釣門港面對東海大洋,海寬水深,釣門港老龍身居龍宮,逍遙自在。這時,他正坐在龍宮里,笙蕭歌舞,飲酒尋歡。聽說鄭家山老龍來了,連忙起身相迎,端杯斟酒,殷勤款待。鄭家山老龍哪有心思飲酒,急忙將來意告訴釣門港老龍,約他同去棗陽城解危。釣門港老龍聽了,竟哈哈大笑起來說: “上有玉帝,下有百姓,此事非我所管,大哥何必自找苦吃呢?”
鄭家山老龍聽了很不是味道,真是“話不投機(jī)半句多”,他當(dāng)即告辭出來,悄悄駕起祥云,向棗陽城而去。
穿過東海大洋,越過高山峻嶺,到了棗陽上空。他按下云頭搖身一變,變成一個白發(fā)蒼蒼的老翁,挑著一擔(dān)東西急匆匆向宋營走去。到了棗陽城下,被一個守城門的宋兵攔住去路: “喂!老頭,不準(zhǔn)過去!”
老翁喘著氣抹著汗說: “我是給你們送東西來的,快讓我進(jìn)城吧!”
宋兵一聽送東西,倒是很高興,可是仔細(xì)盯量一番:前頭是一桶清水,后頭是一小捆稻草,再也沒別的東西。那個宋兵哭笑不得,搖了搖頭說:
“老頭呀!你是一片好心,可是這一點(diǎn)水不夠十人喝;這一捆草不夠一匹馬??!”
老翁朗聲笑道: “軍情緊急,先用著再說吧!”邊說邊挑擔(dān)進(jìn)了城。
城內(nèi)宋兵和百姓聞訊擁來,這個舀一勺清水,喝下去清涼甘甜,精神百倍;那人扯一把稻草,戰(zhàn)馬吃了,迎風(fēng)嘶鳴,威風(fēng)凜凜。那一小桶水任憑千人舀萬人喝,就是不見淺一點(diǎn)。那一小捆草,任憑多少匹戰(zhàn)馬吃,總是不見少一點(diǎn)。于是士兵們一涌而上,抬水的抬水,挑草的挑草,霎時間兵營里人歡馬也叫,熱鬧非凡了。
棗陽城里有了水,有了草,一下子兵強(qiáng)馬壯,斗志昂揚(yáng)。城內(nèi)兵民又驚奇又感激,紛紛詢問這個白發(fā)老翁: “你老人家尊姓大名?何居何地?”
老翁回答說: “我姓鄭,家住舟山府大展莊翁家坳。”
第二天,宋營開城迎戰(zhàn),把金兵打得大敗而逃。宋兵絕處逢生,反敗為勝,更加崇敬那個白發(fā)老翁了,可足四處尋找,哪里還有他的蹤影!帶兵的將軍只得據(jù)實奏明宋王,為老頭請功。宋王聽了,感慨不已,下旨派欽差查尋此人,并要當(dāng)面封賞。 。 ‘
欽差奉旨出京,過關(guān)穿城,棄馬登舟,越過東海大洋,穿越釣門港,到了大展的茅洋埠頭上岸,坐了八人大轎,鳴鑼開道,向翁家坳來。到了村口,見有個駝背老人在挑水,連忙上前問話:“喂!老頭,村上可有一位姓鄭的老公公?”
駝背老人原正是鄭家山老龍所變,他不要封賞,也不愿離開鄭家山,于是笑笑答道: “翁家坳里統(tǒng)統(tǒng)姓翁,哪有姓鄭的老公公!”
那個欽差大臣本來就不滿意這份苦差事,現(xiàn)在聽駝背老人這么一講連忙傳下話來: “既然無此老人,我們回去吧!”
于是,大隊人馬原路返回。官船到了釣門港,突然風(fēng)浪大作,烏云遮天,官船只得拋下船錨。可是錨剛拋下,海面就風(fēng)平浪靜,船一起錨,風(fēng)浪又來了。如此反反覆覆,嚇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。欽差大臣畢竟比別人高明,見此情形/連忙合掌禱告:“要是棗陽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靈,即請平風(fēng)息浪!”話音剛落,風(fēng)浪靜息了。
欽差當(dāng)即宣讀皇上詔封,果然官船就平平穩(wěn)穩(wěn)開走了。原來興風(fēng)作浪的正是釣門港老龍。他聽說皇帝來封鄭家山龍,心里酸溜溜的;一看沒有封到鄭家山老龍,真是喜出望外。機(jī)不可失,時不再來,他就來攔路討封。
如此情景,鄭家山老龍看得一清二楚,不覺感嘆地說: “有危不救,討封爭先,真乃小人也!”
他未為富貴所動,依1日住在鄭家山的龍?zhí)独,?jīng)常用龍角頂出一把骨排椅,在龍?zhí)哆吷献蛔,察看天象,為大展莊行雨賜福,所以大家都稱他為“管家老龍”。